根據以往數據洞察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現狀、競爭格局及未來趨勢

一、環境監測儀器
環境監測儀器是用于監測室內外環境各項參數的儀器總稱,通過對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測定,確定環境質量(或污染程度)及其變化趨勢。環境監測行業分為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監測兩大類,分別針對空氣、水、噪聲等環境質量的監測以及工業企業和污水處理廠等排污設施的監測。
環境監測儀器產業鏈上游主要是零部件企業,主要產品為傳感器及模組和電子元器件及模塊;中游為環境監測儀器制造企業,產品按監測項目主要分為環境質量監測儀器和污染源監測儀器。目前市場份額主要被空氣質量監測儀器、水環境監測儀器、氣污染源監測儀器和水污染源監測儀器占據,隨著"十四五"期間傳統環境監測向生態監測轉移以及國家對于土壤監測的需求增加,環境監測儀器市場將迎來新的增長點;下游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環境監測服務企業,主要提供環境監測運營服務、第三方監測服務和環境監測解決方案等,另一類是直接使用部門,主要以國家各級環保部門為主體,其他需求企業與社會組織為輔。
環境監測儀器行業上游零部件制造企業主要有四方光電、漢威科技等;中游環境監測儀器制造代表企業有聚光科技、先河環保、艾默生、雪迪龍、賽默飛、天瑞儀器等;下游環境監測服務企業代表企業有譜尼測試、華測檢測等,直接使用部門代表有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
二、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現狀
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基礎和技術支持,隨著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發展,我國環境監測技術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環境監測儀器生產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企業數量也隨之不斷增長,2019-2021年,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制造企業數量依次為134家、169家、215家。
行業主營收入逐年增長,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制造業主營收入從2019年的193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43.8億元。利潤總額方面,2021年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制造業利潤總額為30.64億元,同比減少1.5%。
隨著生態保護意識的提高和國家對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環境監測也受到了極大的重視。我國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制造業總資產穩重有升,2021年達到399億元,較2020年增長18.4%。
從出口交貨值上看,我國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制造業出口交貨值持續下降,從2019年的8億元減少至2021年的6.8億元。
三、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
從代表性企業分布情況來看,北京環境監測儀器產業代表性上市企業較多,有雪迪龍、佳華科技、海蘭信等;聚光科技、理工能科等代表性企業位于浙江省;江蘇省內擁有天瑞儀器、博克斯等代表企業;廣東省內擁有核心儀器、南華儀器、華測檢測等產業企業;安徽省擁有藍盾光電、皖儀科技等行業代表企業。
2、企業競爭
中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競爭派系主要分為國內本土派系和國外派系。本土派系代表企業有聚光科技、先河環保、雪迪龍、天瑞儀器、力合科技、藍盾光電、皖儀科技、中核儀表、中儀百控等;國外派系代表有艾默生、賽默飛、哈希水質、西克麥哈克、島津等,國外環境監測儀器企業由于發展時間較長,技術水平領先,產品多為中高端產品,相比之下,本土環境監測儀器企業整體技術水平仍有待提高。
從五力競爭模型角度分析,目前環境監測儀器行業上游主要為原材料及零部件企業,發展較為成熟,部分產品有一定的技術壁壘,但行業內優勢企業逐漸向上游進行了業務延伸,提高了核心零部件供給能力,整體來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整體對上游議價能力中等;環境監測儀器行業優勢企業逐漸浮現,具有一定的規模及品牌效應,但中小企業通過細分領域的深耕掌控一定的市場份額,整體來看行業集中度較低,競爭較為激烈;行業下游以政府生態環保部門、環境監測運營服務商為主,由于政府以招投標形式進行采購,整體來看對下游議價能力偏低;隨著環境監測儀器智能化、高端化發展,所需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形成較高的技術壁壘,同時由于國家政策的鼓勵與支持行業發展前景良好,儀器儀表業企業可能進行橫向布局進入市場,整體來看潛在進入者威脅中等;從替代品威脅來看,在切實市場需求、國家規劃、政策驅動等因素下,目前替代品威脅較小。
四、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生態環境監測"四個提升,六個方向"
根據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的信息,"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總體概括為"四個提升",政策要求加快推進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建設。未來生態環境監測將有"更多"、"更全"、"更精準"、"規范化"、"智慧化"和"一體化"六個方向的需求發展,為市場帶來充分的發展機遇。
2、碳監測需求持續增加
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向國際社會做出莊嚴承諾,中國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二氧化碳領域的監測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礎支撐性工作,有助于科學監測和評估我國各個省(區、市)以及各個行業的碳排放核算結果和減排效果。生態環境部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碳監測評估體系,監測網絡范圍和監測要素基本覆蓋,碳源匯評估技術方法基本成熟。未來碳監測將成為環境監測儀器行業重要的需求增長點。
3、逐步向生態狀況監測和環境風險預警拓展
根據《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的要求:2020-2035年,環境監測將在全面深化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測的基礎上,逐步向生態狀況監測和環境風險預警拓展,構建生態環境狀況綜合評估體系。監測指標從常規理化指標向有毒有害物質和生物、生態指標拓展,從濃度監測、通量監測向成因機理解析拓展;監測點位從均質化、規?;瘮U張向差異化、綜合化布局轉變;監測領域從陸地向海洋、從地上向地下、從水里向岸上、從城鎮向農村、從全國向全球拓展;監測手段從傳統手工監測向天地一體、自動智能、科學精細、集成聯動的方向發展;監測業務從現狀監測向預測預報和風險評估拓展、從環境質量評價向生態健康評價拓展。